2009年5月19日星期二

你永远都解释不清楚这种事......

0 评论

你永远都解释不清楚这种事......

0 评论

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

一个美国文科博士的YardLife

1 评论
from 战隼的学习探索 by warfalcon

昨天看一篇文章,是一个博士生在美国大学的生活,文章写是不错。美国的大学跟中国正好相反,比如你不努力,第一年就会被淘汰掉,只要你坚持过了第一年,以后就会慢慢适应这种生活,很多到国外读大学的人前二年非常的不适应,写一篇论文最少需要阅读10多本书,老师经常开了几十本或上百书的推荐书单让你阅读,并需要写阅读心得或笔记。象语言、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都需要常年海量的阅读才能出做一些成绩,否则很难毕业。在国外读一个PHD,如果你能5、6年之内读下来,基本都是很厉害的人。这种生活被他们称之为YardLife。虽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但很多名校的硕士和博士生活都跟这相近。

我在北美读书,不断有小朋友问我学习和申请的事情,不回答不好,回答吧,又好像我有以教人似的。经验教训谈这种东西最不靠谱,别人的事情,也就是看个热闹,该自己奋斗的还是自己奋斗。我终于写了这一篇,写得很费力,时间太紧迫,为这个搁下了要紧的任务,代价代价。生活残酷,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得看长远的将来的目标,尽量不让一日闲过啊。只要看看身边牛人,学术超人,就觉得自己该狠狠摸爬滚打,而不是这样向后看(自抽一下)。

我现在的生活,称为yardlife。学校的中心地带是一个被圈起来的yard,往来的游人的热闹不改变它的幽静。yard是一颗巨大的孤独的心脏,每个人有自己专注的事,每天工作12小时是生活的常态,学习8小时以下是不道德,也不敢的。要保持优异的记录,简历上不容许留下败笔。一个经常在图书馆遇到的高年级以色列同学说:"我在这里是第七年,我没有后悔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我也没见过一个不勤奋的同学。如果不勤奋,就不会来这里了。"他的神情和气质就是那种沉着坚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人生应该如何实现的人。就冲这一句,"我没有后悔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我大为惭愧仰视。

我在美国就像是农民工子弟在城里上学。壮观的图书馆,密集的资源,一群启蒙很早且极其勤奋的人聚在一起,聚成一间大牛棚。牛人同学大多出身优越,从小的学习环境非我可比,都上过扎实的语言训练课,有人从12岁开始学拉丁语和希腊语,有人高中修过几门大学的法语文学课,有人每年至少去十个国家。有一位甚至说:"过去的6个暑假,我都没有浪费,都在上语言班。"我脑子里顿时扑通了一下,想起我这个穷人浪费了所有夏天和周末,没有上过任何语言班,法语联盟,歌德学院,新东方,统统无缘(出国前在新东方打暑假工,导师跌眼镜说,你为什么不趁这个时候学习啊?!)。我的法语德语都是自学,还是很心酸地。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条件允许的话,会报语言班,而不是冷冷清清地自学。

所以要尽量趁年轻多上学,学对自己长远有好处的东西,比如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了语言才能走得远。到了博士生这一步,最大的心病就是原著读得太少了。想我当年摇摇摆摆看一点哲学和理论书,兴致勃勃地跟。一次在某课程网页上一举看到了3个不知道的人名,Agamben,DeCerteau,JudithButler,那是和我非常相关的课,我心想我真是孤陋啊,去找来看看吧,于是就跟上来了,被誉为"跟得紧"。那种读书的法子掰玉米捡芝麻,看见什么就跟什么,一团糊涂。写得高明的书,但自己读不透,没有吸取到眼光见识,只是博趣,开阔一下眼界罢了,搞不好只是name-dropping。理论书和二手的文献批评好读,也不好读。要读透需要原文的功夫,要明白人家的讨论对象,人家怎样细读。如果不理解语境,没有原著的知识,读二手书是没有大的益处,索然无味的。

我有一个可怕的想法。"三十不学艺",人到一定年纪(三十当然不是实指),就有暮气和自保之心,学东西就没主动性了。尤其学习外语,来自母语的抗拒力很厉害。母语是自己的comfortzone,容易固步自封。你上课学语言,跟着老师和同学走,但一下课就和那个语言无关了,做作业和看课文都勉强,不用说主动去思考和写作了。人年纪越大,越不想做基础的活儿,求胜心切,时间也紧张,不能拿出一往无前的劲儿来。学习趁年轻哦!

语言是文科生命线,一般比较文学的最低要求是三四门语言。美国这边的博士项目,往往有一个理论的考试和一个原著的考试,比如我的学校,一个是commonessay exam,考分析论辩能力,一个是reading check,考三门语言的原著阅读。语言不是学着玩的,而是修相关的课,考相关的试。法文课是法语讨论,意大利文课是意大利语讨论。小论文用原文写,大论文可以英语写(当然最好是原文)。牛人是没边的,会八门语言的大有人在,而且跨度很大,除了简直人人都会的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外,还有希腊语中文,日语+印地语+梵语,希腊语+阿拉伯语+希伯莱语,俄语+挪威语+中文+日语,这样的高难度组合,简直是什么难拣什么学。每个人都要过的 reading check这一关是很有道理的,要紧的是读作品,用原文读,读英译是欺骗和不负责任,是混不过去的。(责任这个词很重要。)语言学习方面,阅读高于一切。语言不好的原因就是阅读不够。阅读给语言以内涵,口语和写作可以从读书中练。书看多了,思想和表达都有变化。讲一个小故事:研三毕业那年,朋友A接了一个汉译英的翻译活,请B做了一部分。B交稿了,A看了觉得不合格,费了很大心修改。她和我感叹说:"真想不到,语言功底这么差,还得我重做。"我也很诧异,不至于啊,B是北大本科出身,现在又念了研究生。A淡然说了一句:"书读少了。"我顿时无比崇拜,这四个字分量很重啊!应该用匾悬起来,警钟长鸣。后来我开始琢磨周围的人读了多少书。遇到现在的同学L,她本科修了中文、法语、西班牙语三个学位。我问她修过多少门法语文学课,她说八门。问她读了多少法文书,她说,小说大概30多部,戏剧大概30多部,诗歌就不好数了。顿时我就沮丧得不行了。和我的英语文学可能差不多,可人家还修了其他两个学位呢。我法文不好,写作不行,根本原因就是"书读少了"。对于文科同学,读书才是根本,日常交往和沟通没什么难,难的是表达思想和论辩,要学到圆熟,像使唤自己人一样使唤它。上课发言辞不达意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

很根本的一条,是合理安排时间(再自抽一下)。和一个老师谈夏天的语言班。他当年在纽约上过一个古希腊语虐习班,每天实打实上课8小时,其他的时间,除了睡觉吃饭,全部用于写各种作业练习,大概也要花上6小时。每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每天学习到深夜两三点,如此坚持了10个星期,学了大约相当两年的课程。语言班很多,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报这个班的必定是强悍的人,否则神经必然崩溃。在高强度的学习里,他锻炼身体没有间断。我问他如何做到。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每天都跑步,十多年不断,再忙也跑步,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压力大的情况下,尤其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你要考虑放纵的后果。对于必将会后悔的事情,现在就不要做。比如吃饭,我不吃垃圾食品,不吃比萨,因为,if I eat Pizza, I cannot run!现在我就是再忙,也自己做饭,保证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习惯。有运动习惯的人就是这样,你不是有意识地下指令,而是顺应身体的需要。让你的意志跟着身体走,而不是身体勉强服从于意志!为了不让生活起冲突,你必须安排时间!

下面要谈的比较具体,关键词是:国外课程,Google,广播,有声书,电驴, 电子词典,podcast。我土了,大家随便看看,土了过时了的内容,请自动忽略。小朋友们条件优越,后来居上是天然之理,可以走直路就不要走弯路。

当我是一名无知的乡下小本的时候,常去看国外大学的课程网页。很多学校把课放到了网上,中国的院校比较封闭,所以可到国外网页看看,寻找他山之玉。眼睛永远比胃口大,读不了书,至少了解书目,对自己仍然有用。我从大一起到哈佛耶鲁之类的网上溜达,看看人家读什么书上什么课,参照着找书读,一片懵懂的向往。书主要仍然是经典书,是四海之内都容易找到的书,孤陋寡闻的无知小本,最需要的就是指路的光明,第一次读荷马史诗和柏拉图都是在看了耶鲁课表后找来读的(当然读的英文,那时的心情简直什么书不读英文就不甘心)。后来念研究生的时候,要看批评著作和文论,大学的书单也很有用,像英国大学的 coursemodule和reading list很全。心中常想想自己的同辈,受另一种教育的幸运的人,在做什么事情,进度有多快,能感到一种鞭策。

找资料的话,有一些专门针对某作品、某作品、某类别的学术网页,给出现成的bibliography。网上搜东西,手勤一点都可以搜到,但不必太费力,买椟还珠,做了书皮专家却没有看书。有一条正道是看书,经过一本书的引用推荐,跳到另一本书。

Googlescholar,想必大家常用。Google家还有一个伟大产品叫Google book。涵盖很强大,可以预览,比如输入croxtonplay,就跳出一大批讨论了这个作品的书。在网上预览,省去了在图书馆翻来倒去的时间。技术窍门很快可以摸索到,比如很多页不能直接浏览,但search inside the book就可以浏览该页了。国内图书馆没有的书,可以通过Googlebook看。一些过了版权期的旧书,可以在Google book大大方方地看,下载。力荐JohnCarroll写的三部《神曲》的书,这套书应该翻译过来!前两部都可以下载,第三本也快了(名叫In Patria,扉页题词In Via etin Patria)。过去的著名老学者GeorgeSaintsbury,Grandagent,都可以下载了看。还有Wikipedia,每日的必需。国内没有完全解封,我当年是通过answers.com看的,它包括了wikipedia的资料。现在不晓得怎样,但一定是有办法突破的。

网站广播。对学英语很有益。BBC的在线广播基本可以通过flashget等软件下载(也可在firefox装flashgot插件)。推荐 BBCarts anddrama,戏剧和文学朗读节目,源源不断的狄更斯小说(他老人家一年四季没断过),各种经典名著。冬天天冷,我就睡觉不起,赖在床上戴耳机听 BBC消遣,那时候听过Villette,Little Dorrit,纳尼亚传奇,戏剧(莎士比亚,契诃夫,萧伯纳,王尔德哪,还有难得见到的新剧)。这样,我培养出了对有声书的深情爱好。朗读没有视觉压迫,紧随着原书和作者,愉快充实的感觉。

听VoyageOut时想到,Woolf的语言真的非常有味道,念出来才能体会。很多作品都是这样的,朗诵是语言专业必须训练的。爽利顿挫的英国英语,听着真的很幸福啊。英文听力不好的同学可以坚持慢慢听,比看美剧受教益。名著就是名著,让内心丰富。

校园网的最大便利是BBS和ftp,营造了一个可爱的群体。Ftp注定是校园网的专利,出了校园,就怀念曾经光顾的各种影视站、科教资料点、音乐站、动漫站,比如著名的文艺片阵地rocker.cc。但是校园网是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信息来源受到种种限制。除了动漫综艺和美剧日剧更新比较快,李敖演讲、馒头事件等热点传播得及时,其他资料,更新是比较少的,诸多重复。ftp是分流和共享的好地方,但个人需要的特别资源,还得靠自己寻找。ftp语言站资料很多,但好像大多是教材的扫描和录音,第二外语的基础学习。如果有了一定基础,我推荐德国之音的德语学习Top thema,法国TV5的新闻7Jours sur la Planete,锻炼听力,有文字可参,又是最新发生的有趣味的时事。(现在我推荐意大利电视台RAI的节目RAIclick. 他家电视比BBC大方,电视节目都上了网,意大利语版的《战争与和平》看得真养眼。RAI还有一个文学节目ad altavoce,有声书的朗读。可惜我不再是无事可做的北大研究生了,彻底没有时间看电视,电影也不敢看。)广播收集的有声书毕竟有限,当我脱离校园网怀抱之后,就进入了电驴emule的阶段。

到了电驴,世界就大了,自由了,海阔天空(也慢了)。这个世界多么平朗开放。当我找到了英音朗诵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简直涕泗交横。那么多没有想过的宝贝一直在网上,而且源源不断地在增加。夜以继日以蜗牛的速度挂电驴,收集狂本性爆发,有声书越收越多,法语的莫里哀、巴尔扎克、雨果、波德莱尔、兰波、普鲁斯特,德语的圣经、神曲、席勒、黑塞,意大利语的圣经、曼佐尼、卡尔维诺、Svevo……欧洲到底是读书人多,有声书极多,不仅本国作品,还有大量翻译作品(德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意大利语的司汤达)。有些东西不可思议,竟然有《纯粹理性批评》的德文版。太多了,只能视为为退休后陶冶情操做准备。等我老了,退休了,就听这些玩吧。或者视为为饥荒积粮:一旦失去了语言环境,可以用这些听力资料保持语言能力。

电驴的下一步是ipod。网上资料积累多了,但人不是总在电脑前。用电脑的时候,经常是做事写东西的时候。终于有一天,我开了窍,去买了一个ipod。为什么下这个决心呢?因为被一位西班牙语系同学震撼到死。一起到外校上《神曲》的课,坐她的车回来,她在车上不放音乐,放意大利童话,无辜地问我:你没有意见吧?这是个严肃的同学,我完全相信她ipod满载着教育的内容。她意大利文比我好,我无地自容,第二天就到店里买了一个80G的 ipodclassic,从此成了ipod支持者。现在我走路自觉ipod,终于可以少想低俗的事情,给生活增加文化了。(去年我问一名古典系同学,走路的时候脑子里想什么,他说,背希腊拉丁词汇变位。我抓狂地想,真是读书种子啊。)吉本是英国最伟大的作者之一,走路的时候,坐车的时候,挂耳机听春秋笔法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经常就笑起来。收的那么多法语意大利语资料,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图书馆上自习的时候,对照书,听《神曲》的朗诵,对理解和记忆是莫大的帮助。在修《约婚夫妇》

的课,对照听过几次,曼佐尼可比雨果,好久不读这种伟大的欧洲小说了,惊喜。走在漫天大雪里,耳边回响着意大利文的朗诵,保罗的书信,劝善劝信,优美有力,真给人一种不可阻挡的信心。

有了ipod 之后,我才开始听podcast,互联网广播。原来这么多教育机构和电台发布了广播呀。做法是,打开itunes,进入itunesstore,搜索,选择节目。可以用电脑听,也可以下载到ipod/mp3里。这里介绍几个教育节目,都是教授讲课的录音。

deFrance的文学(法语,非常慢的讲解,清晰好懂),Alexandro Manzoni(意大利语,全文朗诵,每一章有讲解),DivinaCommedia(意大利语,课堂录音,各章节有讲解)。类似的节目相当丰富,意大利人好像特别热爱podcast,古典文学、神话、薄伽丘、戈尔多尼、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一直到二十世纪,都有节目。这和意大利教课风格大概有关系,讲座多于讨论。我听这些,也就是练一练耳朵,给自己制造一个语言环境,知识上是用处不大的。除了这些法意文学广播,还有mediEnglish(中古英语的课堂录音),艺术史,哲学,政治哲学讲座,可以按照各人的兴趣听一听。新闻节目就更多了,各大媒体电台都有自己的podcast。

人的声音(书的声音)是可以听上瘾的,学业的要求可以养成为自己的爱好。我们有幸生在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电子时代,声音不再是一转而逝的,而是可以流传,复制,重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大家知道RobertoBenigni是《美丽人生》的导演和主演,但可能不知道他是杰出的朗诵家,能全文背诵《神曲》。他热爱但丁,在意大利巡回演出,背诵《神曲》。Youtube上有他几个朗诵视频。我听过的《神曲》朗诵里,他当之无愧是第一。做梦也想听遍他的全文。读诗就要读出来,甚至背出来。想想过去的莎剧演员背台词的功力,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传统。每天朗诵外文,一定帮助。默读会漏掉东西,而朗读却让你接近文本,接近作者的写作。真的,就像在体验自己在写这篇文章,如何运筹辞章和结构。

ftp应该有很多电子词典。我只能靠电驴。我最近下了一个意意辞典,一个意英辞典,简直爱不释手。最强烈推荐OxfordSuperlex,英法、法英、英德、德英、英西、西英,大集成。CNKI翻译助手这个网页有意思,可以看看一些奇怪的东西在汉语论文里是怎么翻译的。

最后一个提醒是,电脑和ipod引诱人玩物丧志,拼命积攒、整理、分类自己的文件,所以要克制。更不必说其他的视听和聊天的分心了。本科时我没有电脑,得以面壁用功学习。研究生期间就给电脑废了,玩物丧志的多,收获的少。现在有美国同学就住在没有网络的房子里,可以在家看书写作,说This is the secret of productivity.这是一个良好教训,要利用网络,不能依赖于网络。就是这位同学,去年感恩节的时候,我问他:放假这几天,你都做了什么?他怅然说:没出门,在屋里待着。

was running, I was just working. 这就是博士生的日子,好了,写了这些摸索的经历,不伦不类的经验教训谈,完成了答复小朋友的任务。这个关节写这些东西,自觉太不负责了,后果严重。五内俱焚啊,要赶紧回归yard life,做一个负责的graduate student。祝大家新学期一切顺利,多有收获。有希望就好。

一个美国文科博士的YardLife

1 评论
from 战隼的学习探索 by warfalcon

昨天看一篇文章,是一个博士生在美国大学的生活,文章写是不错。美国的大学跟中国正好相反,比如你不努力,第一年就会被淘汰掉,只要你坚持过了第一年,以后就会慢慢适应这种生活,很多到国外读大学的人前二年非常的不适应,写一篇论文最少需要阅读10多本书,老师经常开了几十本或上百书的推荐书单让你阅读,并需要写阅读心得或笔记。象语言、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都需要常年海量的阅读才能出做一些成绩,否则很难毕业。在国外读一个PHD,如果你能5、6年之内读下来,基本都是很厉害的人。这种生活被他们称之为YardLife。虽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但很多名校的硕士和博士生活都跟这相近。

我在北美读书,不断有小朋友问我学习和申请的事情,不回答不好,回答吧,又好像我有以教人似的。经验教训谈这种东西最不靠谱,别人的事情,也就是看个热闹,该自己奋斗的还是自己奋斗。我终于写了这一篇,写得很费力,时间太紧迫,为这个搁下了要紧的任务,代价代价。生活残酷,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得看长远的将来的目标,尽量不让一日闲过啊。只要看看身边牛人,学术超人,就觉得自己该狠狠摸爬滚打,而不是这样向后看(自抽一下)。

我现在的生活,称为yardlife。学校的中心地带是一个被圈起来的yard,往来的游人的热闹不改变它的幽静。yard是一颗巨大的孤独的心脏,每个人有自己专注的事,每天工作12小时是生活的常态,学习8小时以下是不道德,也不敢的。要保持优异的记录,简历上不容许留下败笔。一个经常在图书馆遇到的高年级以色列同学说:"我在这里是第七年,我没有后悔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我也没见过一个不勤奋的同学。如果不勤奋,就不会来这里了。"他的神情和气质就是那种沉着坚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人生应该如何实现的人。就冲这一句,"我没有后悔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我大为惭愧仰视。

我在美国就像是农民工子弟在城里上学。壮观的图书馆,密集的资源,一群启蒙很早且极其勤奋的人聚在一起,聚成一间大牛棚。牛人同学大多出身优越,从小的学习环境非我可比,都上过扎实的语言训练课,有人从12岁开始学拉丁语和希腊语,有人高中修过几门大学的法语文学课,有人每年至少去十个国家。有一位甚至说:"过去的6个暑假,我都没有浪费,都在上语言班。"我脑子里顿时扑通了一下,想起我这个穷人浪费了所有夏天和周末,没有上过任何语言班,法语联盟,歌德学院,新东方,统统无缘(出国前在新东方打暑假工,导师跌眼镜说,你为什么不趁这个时候学习啊?!)。我的法语德语都是自学,还是很心酸地。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条件允许的话,会报语言班,而不是冷冷清清地自学。

所以要尽量趁年轻多上学,学对自己长远有好处的东西,比如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了语言才能走得远。到了博士生这一步,最大的心病就是原著读得太少了。想我当年摇摇摆摆看一点哲学和理论书,兴致勃勃地跟。一次在某课程网页上一举看到了3个不知道的人名,Agamben,DeCerteau,JudithButler,那是和我非常相关的课,我心想我真是孤陋啊,去找来看看吧,于是就跟上来了,被誉为"跟得紧"。那种读书的法子掰玉米捡芝麻,看见什么就跟什么,一团糊涂。写得高明的书,但自己读不透,没有吸取到眼光见识,只是博趣,开阔一下眼界罢了,搞不好只是name-dropping。理论书和二手的文献批评好读,也不好读。要读透需要原文的功夫,要明白人家的讨论对象,人家怎样细读。如果不理解语境,没有原著的知识,读二手书是没有大的益处,索然无味的。

我有一个可怕的想法。"三十不学艺",人到一定年纪(三十当然不是实指),就有暮气和自保之心,学东西就没主动性了。尤其学习外语,来自母语的抗拒力很厉害。母语是自己的comfortzone,容易固步自封。你上课学语言,跟着老师和同学走,但一下课就和那个语言无关了,做作业和看课文都勉强,不用说主动去思考和写作了。人年纪越大,越不想做基础的活儿,求胜心切,时间也紧张,不能拿出一往无前的劲儿来。学习趁年轻哦!

语言是文科生命线,一般比较文学的最低要求是三四门语言。美国这边的博士项目,往往有一个理论的考试和一个原著的考试,比如我的学校,一个是commonessay exam,考分析论辩能力,一个是reading check,考三门语言的原著阅读。语言不是学着玩的,而是修相关的课,考相关的试。法文课是法语讨论,意大利文课是意大利语讨论。小论文用原文写,大论文可以英语写(当然最好是原文)。牛人是没边的,会八门语言的大有人在,而且跨度很大,除了简直人人都会的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外,还有希腊语中文,日语+印地语+梵语,希腊语+阿拉伯语+希伯莱语,俄语+挪威语+中文+日语,这样的高难度组合,简直是什么难拣什么学。每个人都要过的 reading check这一关是很有道理的,要紧的是读作品,用原文读,读英译是欺骗和不负责任,是混不过去的。(责任这个词很重要。)语言学习方面,阅读高于一切。语言不好的原因就是阅读不够。阅读给语言以内涵,口语和写作可以从读书中练。书看多了,思想和表达都有变化。讲一个小故事:研三毕业那年,朋友A接了一个汉译英的翻译活,请B做了一部分。B交稿了,A看了觉得不合格,费了很大心修改。她和我感叹说:"真想不到,语言功底这么差,还得我重做。"我也很诧异,不至于啊,B是北大本科出身,现在又念了研究生。A淡然说了一句:"书读少了。"我顿时无比崇拜,这四个字分量很重啊!应该用匾悬起来,警钟长鸣。后来我开始琢磨周围的人读了多少书。遇到现在的同学L,她本科修了中文、法语、西班牙语三个学位。我问她修过多少门法语文学课,她说八门。问她读了多少法文书,她说,小说大概30多部,戏剧大概30多部,诗歌就不好数了。顿时我就沮丧得不行了。和我的英语文学可能差不多,可人家还修了其他两个学位呢。我法文不好,写作不行,根本原因就是"书读少了"。对于文科同学,读书才是根本,日常交往和沟通没什么难,难的是表达思想和论辩,要学到圆熟,像使唤自己人一样使唤它。上课发言辞不达意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

很根本的一条,是合理安排时间(再自抽一下)。和一个老师谈夏天的语言班。他当年在纽约上过一个古希腊语虐习班,每天实打实上课8小时,其他的时间,除了睡觉吃饭,全部用于写各种作业练习,大概也要花上6小时。每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每天学习到深夜两三点,如此坚持了10个星期,学了大约相当两年的课程。语言班很多,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报这个班的必定是强悍的人,否则神经必然崩溃。在高强度的学习里,他锻炼身体没有间断。我问他如何做到。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每天都跑步,十多年不断,再忙也跑步,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压力大的情况下,尤其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你要考虑放纵的后果。对于必将会后悔的事情,现在就不要做。比如吃饭,我不吃垃圾食品,不吃比萨,因为,if I eat Pizza, I cannot run!现在我就是再忙,也自己做饭,保证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习惯。有运动习惯的人就是这样,你不是有意识地下指令,而是顺应身体的需要。让你的意志跟着身体走,而不是身体勉强服从于意志!为了不让生活起冲突,你必须安排时间!

下面要谈的比较具体,关键词是:国外课程,Google,广播,有声书,电驴, 电子词典,podcast。我土了,大家随便看看,土了过时了的内容,请自动忽略。小朋友们条件优越,后来居上是天然之理,可以走直路就不要走弯路。

当我是一名无知的乡下小本的时候,常去看国外大学的课程网页。很多学校把课放到了网上,中国的院校比较封闭,所以可到国外网页看看,寻找他山之玉。眼睛永远比胃口大,读不了书,至少了解书目,对自己仍然有用。我从大一起到哈佛耶鲁之类的网上溜达,看看人家读什么书上什么课,参照着找书读,一片懵懂的向往。书主要仍然是经典书,是四海之内都容易找到的书,孤陋寡闻的无知小本,最需要的就是指路的光明,第一次读荷马史诗和柏拉图都是在看了耶鲁课表后找来读的(当然读的英文,那时的心情简直什么书不读英文就不甘心)。后来念研究生的时候,要看批评著作和文论,大学的书单也很有用,像英国大学的 coursemodule和reading list很全。心中常想想自己的同辈,受另一种教育的幸运的人,在做什么事情,进度有多快,能感到一种鞭策。

找资料的话,有一些专门针对某作品、某作品、某类别的学术网页,给出现成的bibliography。网上搜东西,手勤一点都可以搜到,但不必太费力,买椟还珠,做了书皮专家却没有看书。有一条正道是看书,经过一本书的引用推荐,跳到另一本书。

Googlescholar,想必大家常用。Google家还有一个伟大产品叫Google book。涵盖很强大,可以预览,比如输入croxtonplay,就跳出一大批讨论了这个作品的书。在网上预览,省去了在图书馆翻来倒去的时间。技术窍门很快可以摸索到,比如很多页不能直接浏览,但search inside the book就可以浏览该页了。国内图书馆没有的书,可以通过Googlebook看。一些过了版权期的旧书,可以在Google book大大方方地看,下载。力荐JohnCarroll写的三部《神曲》的书,这套书应该翻译过来!前两部都可以下载,第三本也快了(名叫In Patria,扉页题词In Via etin Patria)。过去的著名老学者GeorgeSaintsbury,Grandagent,都可以下载了看。还有Wikipedia,每日的必需。国内没有完全解封,我当年是通过answers.com看的,它包括了wikipedia的资料。现在不晓得怎样,但一定是有办法突破的。

网站广播。对学英语很有益。BBC的在线广播基本可以通过flashget等软件下载(也可在firefox装flashgot插件)。推荐 BBCarts anddrama,戏剧和文学朗读节目,源源不断的狄更斯小说(他老人家一年四季没断过),各种经典名著。冬天天冷,我就睡觉不起,赖在床上戴耳机听 BBC消遣,那时候听过Villette,Little Dorrit,纳尼亚传奇,戏剧(莎士比亚,契诃夫,萧伯纳,王尔德哪,还有难得见到的新剧)。这样,我培养出了对有声书的深情爱好。朗读没有视觉压迫,紧随着原书和作者,愉快充实的感觉。

听VoyageOut时想到,Woolf的语言真的非常有味道,念出来才能体会。很多作品都是这样的,朗诵是语言专业必须训练的。爽利顿挫的英国英语,听着真的很幸福啊。英文听力不好的同学可以坚持慢慢听,比看美剧受教益。名著就是名著,让内心丰富。

校园网的最大便利是BBS和ftp,营造了一个可爱的群体。Ftp注定是校园网的专利,出了校园,就怀念曾经光顾的各种影视站、科教资料点、音乐站、动漫站,比如著名的文艺片阵地rocker.cc。但是校园网是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信息来源受到种种限制。除了动漫综艺和美剧日剧更新比较快,李敖演讲、馒头事件等热点传播得及时,其他资料,更新是比较少的,诸多重复。ftp是分流和共享的好地方,但个人需要的特别资源,还得靠自己寻找。ftp语言站资料很多,但好像大多是教材的扫描和录音,第二外语的基础学习。如果有了一定基础,我推荐德国之音的德语学习Top thema,法国TV5的新闻7Jours sur la Planete,锻炼听力,有文字可参,又是最新发生的有趣味的时事。(现在我推荐意大利电视台RAI的节目RAIclick. 他家电视比BBC大方,电视节目都上了网,意大利语版的《战争与和平》看得真养眼。RAI还有一个文学节目ad altavoce,有声书的朗读。可惜我不再是无事可做的北大研究生了,彻底没有时间看电视,电影也不敢看。)广播收集的有声书毕竟有限,当我脱离校园网怀抱之后,就进入了电驴emule的阶段。

到了电驴,世界就大了,自由了,海阔天空(也慢了)。这个世界多么平朗开放。当我找到了英音朗诵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简直涕泗交横。那么多没有想过的宝贝一直在网上,而且源源不断地在增加。夜以继日以蜗牛的速度挂电驴,收集狂本性爆发,有声书越收越多,法语的莫里哀、巴尔扎克、雨果、波德莱尔、兰波、普鲁斯特,德语的圣经、神曲、席勒、黑塞,意大利语的圣经、曼佐尼、卡尔维诺、Svevo……欧洲到底是读书人多,有声书极多,不仅本国作品,还有大量翻译作品(德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意大利语的司汤达)。有些东西不可思议,竟然有《纯粹理性批评》的德文版。太多了,只能视为为退休后陶冶情操做准备。等我老了,退休了,就听这些玩吧。或者视为为饥荒积粮:一旦失去了语言环境,可以用这些听力资料保持语言能力。

电驴的下一步是ipod。网上资料积累多了,但人不是总在电脑前。用电脑的时候,经常是做事写东西的时候。终于有一天,我开了窍,去买了一个ipod。为什么下这个决心呢?因为被一位西班牙语系同学震撼到死。一起到外校上《神曲》的课,坐她的车回来,她在车上不放音乐,放意大利童话,无辜地问我:你没有意见吧?这是个严肃的同学,我完全相信她ipod满载着教育的内容。她意大利文比我好,我无地自容,第二天就到店里买了一个80G的 ipodclassic,从此成了ipod支持者。现在我走路自觉ipod,终于可以少想低俗的事情,给生活增加文化了。(去年我问一名古典系同学,走路的时候脑子里想什么,他说,背希腊拉丁词汇变位。我抓狂地想,真是读书种子啊。)吉本是英国最伟大的作者之一,走路的时候,坐车的时候,挂耳机听春秋笔法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经常就笑起来。收的那么多法语意大利语资料,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图书馆上自习的时候,对照书,听《神曲》的朗诵,对理解和记忆是莫大的帮助。在修《约婚夫妇》

的课,对照听过几次,曼佐尼可比雨果,好久不读这种伟大的欧洲小说了,惊喜。走在漫天大雪里,耳边回响着意大利文的朗诵,保罗的书信,劝善劝信,优美有力,真给人一种不可阻挡的信心。

有了ipod 之后,我才开始听podcast,互联网广播。原来这么多教育机构和电台发布了广播呀。做法是,打开itunes,进入itunesstore,搜索,选择节目。可以用电脑听,也可以下载到ipod/mp3里。这里介绍几个教育节目,都是教授讲课的录音。

deFrance的文学(法语,非常慢的讲解,清晰好懂),Alexandro Manzoni(意大利语,全文朗诵,每一章有讲解),DivinaCommedia(意大利语,课堂录音,各章节有讲解)。类似的节目相当丰富,意大利人好像特别热爱podcast,古典文学、神话、薄伽丘、戈尔多尼、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一直到二十世纪,都有节目。这和意大利教课风格大概有关系,讲座多于讨论。我听这些,也就是练一练耳朵,给自己制造一个语言环境,知识上是用处不大的。除了这些法意文学广播,还有mediEnglish(中古英语的课堂录音),艺术史,哲学,政治哲学讲座,可以按照各人的兴趣听一听。新闻节目就更多了,各大媒体电台都有自己的podcast。

人的声音(书的声音)是可以听上瘾的,学业的要求可以养成为自己的爱好。我们有幸生在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电子时代,声音不再是一转而逝的,而是可以流传,复制,重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大家知道RobertoBenigni是《美丽人生》的导演和主演,但可能不知道他是杰出的朗诵家,能全文背诵《神曲》。他热爱但丁,在意大利巡回演出,背诵《神曲》。Youtube上有他几个朗诵视频。我听过的《神曲》朗诵里,他当之无愧是第一。做梦也想听遍他的全文。读诗就要读出来,甚至背出来。想想过去的莎剧演员背台词的功力,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传统。每天朗诵外文,一定帮助。默读会漏掉东西,而朗读却让你接近文本,接近作者的写作。真的,就像在体验自己在写这篇文章,如何运筹辞章和结构。

ftp应该有很多电子词典。我只能靠电驴。我最近下了一个意意辞典,一个意英辞典,简直爱不释手。最强烈推荐OxfordSuperlex,英法、法英、英德、德英、英西、西英,大集成。CNKI翻译助手这个网页有意思,可以看看一些奇怪的东西在汉语论文里是怎么翻译的。

最后一个提醒是,电脑和ipod引诱人玩物丧志,拼命积攒、整理、分类自己的文件,所以要克制。更不必说其他的视听和聊天的分心了。本科时我没有电脑,得以面壁用功学习。研究生期间就给电脑废了,玩物丧志的多,收获的少。现在有美国同学就住在没有网络的房子里,可以在家看书写作,说This is the secret of productivity.这是一个良好教训,要利用网络,不能依赖于网络。就是这位同学,去年感恩节的时候,我问他:放假这几天,你都做了什么?他怅然说:没出门,在屋里待着。

was running, I was just working. 这就是博士生的日子,好了,写了这些摸索的经历,不伦不类的经验教训谈,完成了答复小朋友的任务。这个关节写这些东西,自觉太不负责了,后果严重。五内俱焚啊,要赶紧回归yard life,做一个负责的graduate student。祝大家新学期一切顺利,多有收获。有希望就好。

2009年5月2日星期六

Vimperator

0 评论
Make Firefox look and behave like Vim

今天刚开始用,操作起来很像Vim。



* Vim-like keybindings (h, j, k, l, gg, G, 0, $, ZZ, , etc.)
* Ex commands (:quit, :open www.foo.com, ...)
* Tab completion available for all commands with support for 'longest' matching when set in 'wildmode'
* Extensions! Yes, you can extend Vimperator's functionality with scripts just like you can extend Firefox with extensions.
* Explore JavaScript objects with :echo window and even context-sensitive tab completion.
* Hit-a-hint like navigation of links (start with f to follow a link)
* Advanced completion of bookmark and history URLs (searching also in title, not only URL)
* Vim-like statusline with a wget-like progress bar
* Minimal GUI (easily hide useless menubar and toolbar with :set guioptions=)
* Ability to :source JavaScript files, and to use a ~/.vimperatorrc file
* Easy quick searches (:open foo will search for "foo" in google, :open ebay terminator will search for "terminator" on ebay) with support for Firefox keyword bookmarks and search engines
* Count supported for many commands (3 will go back 3 pages)
* Beep on errors
* Marks support (ma to set mark 'a' on a webpage, 'a to go there)
* QuickMarks support (quickly go to previously marked web pages with go{a-zA-Z0-9})
* :map and :command support (and feedkeys() for script writers)
* :time support for profiling
* Move the text cursor and select text with vim keys and a visual mode.
* External editor support
* Macros to replay key strokes
* AutoCommands to execute action on certain events
* A comprehensive :help, explaining all commands, mappings and options.
* Much more...

Vimperator is a free browser add-on for Firefox, which makes it look and behave like the Vim text editor. It has similar key bindings, and you could call it a modal web browser, as key bindings differ according to which mode you are in.

Warning: To provide the most authentic Vim experience, Vimperator hides the Firefox menubar and toolbar by default. Most users find them unnecessary once they're used to Vimperator, but if you really need them, type: :set guioptions+=mT to get them back.
If you don't like Vimperator at all, you can uninstall it by typing :addons and removing/disabling it.
If you like it, but can't remember the shortcuts, press F1 or :help.

Vimperator was initially written by Martin Stubenschrott but has found many other contributors in the meanwhile. If you appreciate the work on Vimperator and want to encourage us working on it more, you can send us greetings, patches, or donations by going to http://vimperator.org

Vimperator

0 评论
Make Firefox look and behave like Vim

今天刚开始用,操作起来很像Vim。



* Vim-like keybindings (h, j, k, l, gg, G, 0, $, ZZ, , etc.)
* Ex commands (:quit, :open www.foo.com, ...)
* Tab completion available for all commands with support for 'longest' matching when set in 'wildmode'
* Extensions! Yes, you can extend Vimperator's functionality with scripts just like you can extend Firefox with extensions.
* Explore JavaScript objects with :echo window and even context-sensitive tab completion.
* Hit-a-hint like navigation of links (start with f to follow a link)
* Advanced completion of bookmark and history URLs (searching also in title, not only URL)
* Vim-like statusline with a wget-like progress bar
* Minimal GUI (easily hide useless menubar and toolbar with :set guioptions=)
* Ability to :source JavaScript files, and to use a ~/.vimperatorrc file
* Easy quick searches (:open foo will search for "foo" in google, :open ebay terminator will search for "terminator" on ebay) with support for Firefox keyword bookmarks and search engines
* Count supported for many commands (3 will go back 3 pages)
* Beep on errors
* Marks support (ma to set mark 'a' on a webpage, 'a to go there)
* QuickMarks support (quickly go to previously marked web pages with go{a-zA-Z0-9})
* :map and :command support (and feedkeys() for script writers)
* :time support for profiling
* Move the text cursor and select text with vim keys and a visual mode.
* External editor support
* Macros to replay key strokes
* AutoCommands to execute action on certain events
* A comprehensive :help, explaining all commands, mappings and options.
* Much more...

Vimperator is a free browser add-on for Firefox, which makes it look and behave like the Vim text editor. It has similar key bindings, and you could call it a modal web browser, as key bindings differ according to which mode you are in.

Warning: To provide the most authentic Vim experience, Vimperator hides the Firefox menubar and toolbar by default. Most users find them unnecessary once they're used to Vimperator, but if you really need them, type: :set guioptions+=mT to get them back.
If you don't like Vimperator at all, you can uninstall it by typing :addons and removing/disabling it.
If you like it, but can't remember the shortcuts, press F1 or :help.

Vimperator was initially written by Martin Stubenschrott but has found many other contributors in the meanwhile. If you appreciate the work on Vimperator and want to encourage us working on it more, you can send us greetings, patches, or donations by going to http://vimperator.org

五一

0 评论
昨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本打算和小方去中山陵的,可小方早上六点半就走了,他们是团体票,因为有些早,我就多睡了会儿。
到了下午才去的,走到陵园路才发现今天的人真多呀。
路上隔不长距离就有交警在指挥交通,车太多了,路上都有些堵。到景区附近,交警、城管和武警都有,在指挥着车和人,行人就指向步行街,这条路以前没有走过,走了之后才发现,这路是最近了,没有多远就到了中山陵的大门。
进去之后,就看到很多的旅行团,导游们在介绍着,团员们都忙着拍照,他们约好一个小时后在下面集合。我走上去后才发现,要进祭堂是要从东面排队进入的,因为想看一个小时能不能走一圈,所以也就跟着他们排队去了,队伍进得很慢,每次也就进去一百多人,大概等了五六批后,我才进入了祭堂。一批人进去后,里面的空间已经被填满了,根本就失去了来的意义。
黄金周取消后,这旅游市场还是这样繁荣,以后还是不要在大型节日出来转了,在家休息也挺好的。

五一

0 评论
昨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本打算和小方去中山陵的,可小方早上六点半就走了,他们是团体票,因为有些早,我就多睡了会儿。
到了下午才去的,走到陵园路才发现今天的人真多呀。
路上隔不长距离就有交警在指挥交通,车太多了,路上都有些堵。到景区附近,交警、城管和武警都有,在指挥着车和人,行人就指向步行街,这条路以前没有走过,走了之后才发现,这路是最近了,没有多远就到了中山陵的大门。
进去之后,就看到很多的旅行团,导游们在介绍着,团员们都忙着拍照,他们约好一个小时后在下面集合。我走上去后才发现,要进祭堂是要从东面排队进入的,因为想看一个小时能不能走一圈,所以也就跟着他们排队去了,队伍进得很慢,每次也就进去一百多人,大概等了五六批后,我才进入了祭堂。一批人进去后,里面的空间已经被填满了,根本就失去了来的意义。
黄金周取消后,这旅游市场还是这样繁荣,以后还是不要在大型节日出来转了,在家休息也挺好的。
 

读书毁我的BLOG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Baby Blog Designed by Ipiet | All Image Presented by Tadpole's Not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