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星期三

UBUNTU8.04硬盘安装

0 评论

       ubuntu8.04正式版发布以来,我就一直在尝试着硬盘安装。因为以前的7.10无论是自己装还是给朋友装,都是硬盘安装的,所以就参照着安装ubuntu7.10的方法安装8.04。

       首先到网站去下载了grldr和menu.lst两个文件并把menu.lst中的文件名改为了ubuntu-8.04-desktop-i386.iso
并把initrd.gz和vmlinuz和.disk解压在与iso同一根目录下。 menu.lst 修改后如下:

default  0
timeout  12

title ubuntu 8.04 live cd
find  --set-root  /ubuntu-8.04-desktop-i386.iso
kernel  /vmlinuz  boot=casper  find_iso=/ubuntu-8.04-desktop-i386.iso     noapic
initrd  /initrd.gz

 修改C盘根目录下的boot.ini文件,在文件末尾加入下面代码:
C:\grldr=GRUB4DOS

可是重启后 却出现
BusyBox v1.1.3 (Debian 1:1.1.3-5ubuntu9) Built-in shell (ash)
Enter 'help' for a list of built-in command.
(initramts) _ 
       怀疑是initrd.gz和vmlinuz的问题,然后就把ubuntu8.04-desktop-i386.iso 中的casper中的grldr和menu.lst解压出来 ,可是问题依旧。

       今天在网上看到有些人说要把casper也解压出来,就试了一下。将ubuntu8.04-desktop-i386.iso 中的casper也解压出来和ISO文件放在一个根目录下。这次重新启动,没有看到那个错误,顺利地进入了系统。

       接下来的安装就和用liveCD安装一样了。

UBUNTU8.04硬盘安装

0 评论

       ubuntu8.04正式版发布以来,我就一直在尝试着硬盘安装。因为以前的7.10无论是自己装还是给朋友装,都是硬盘安装的,所以就参照着安装ubuntu7.10的方法安装8.04。

       首先到网站去下载了grldr和menu.lst两个文件并把menu.lst中的文件名改为了ubuntu-8.04-desktop-i386.iso
并把initrd.gz和vmlinuz和.disk解压在与iso同一根目录下。 menu.lst 修改后如下:

default  0
timeout  12

title ubuntu 8.04 live cd
find  --set-root  /ubuntu-8.04-desktop-i386.iso
kernel  /vmlinuz  boot=casper  find_iso=/ubuntu-8.04-desktop-i386.iso     noapic
initrd  /initrd.gz

 修改C盘根目录下的boot.ini文件,在文件末尾加入下面代码:
C:\grldr=GRUB4DOS

可是重启后 却出现
BusyBox v1.1.3 (Debian 1:1.1.3-5ubuntu9) Built-in shell (ash)
Enter 'help' for a list of built-in command.
(initramts) _ 
       怀疑是initrd.gz和vmlinuz的问题,然后就把ubuntu8.04-desktop-i386.iso 中的casper中的grldr和menu.lst解压出来 ,可是问题依旧。

       今天在网上看到有些人说要把casper也解压出来,就试了一下。将ubuntu8.04-desktop-i386.iso 中的casper也解压出来和ISO文件放在一个根目录下。这次重新启动,没有看到那个错误,顺利地进入了系统。

       接下来的安装就和用liveCD安装一样了。

2008年4月29日星期二

HOME使用100%的解决办法

0 评论
       UBUNTU用了几个月之后,发现HOME文件夹中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但是在HOME里也没有什么大的东西呀,一般大点儿的东西还都在WINDOWS分区放着,就这样一直用到了8.04,空间还是个问题,一起不知道这些空间都是被什么文件用了。
       今天晚上HOME竟然使用了100%,这下不得不去解决了。
       刚开始以为是系统运行时间过长,临时文件多了,就重新启动了下系统,进入系统后发现没有用。这里突然想起了升级8.04时删除的tracker,莫非是tracker?
       打开磁盘使用分析器一看,.cache这个文件夹有将近5G的大小,呵呵,就是它了。打开一看,tracker这个文件夹就有4.5G。找到后一删除,这下丢失的HOME空间终于回来了。
      

HOME使用100%的解决办法

0 评论
       UBUNTU用了几个月之后,发现HOME文件夹中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但是在HOME里也没有什么大的东西呀,一般大点儿的东西还都在WINDOWS分区放着,就这样一直用到了8.04,空间还是个问题,一起不知道这些空间都是被什么文件用了。
       今天晚上HOME竟然使用了100%,这下不得不去解决了。
       刚开始以为是系统运行时间过长,临时文件多了,就重新启动了下系统,进入系统后发现没有用。这里突然想起了升级8.04时删除的tracker,莫非是tracker?
       打开磁盘使用分析器一看,.cache这个文件夹有将近5G的大小,呵呵,就是它了。打开一看,tracker这个文件夹就有4.5G。找到后一删除,这下丢失的HOME空间终于回来了。
      

和朋友去买笔记本

0 评论
       上午和朋友一行四人去珠江路买笔记本。到了珠江路就直接去了华海,因为事先看好了IBM的T61中的CG1和X61中的L12,所以到了之后主要考虑的就是质量和价钱了。
       到了之后拿了他们的宣传单看了下,机子的价钱分别是19999和13599。呵呵,真能矇人。到第一个体验中心,老板又是打电话,又是在电脑里查最低价,最后也只给降到了12800和9800,这可不行,还得再看。之后又看了五家,其间还考虑到KC1和L12只是内存不同,L12配的是1G的,KC1只有256,我们觉得内存都差不多,不行就自己再加个其他牌子的,所以又决定买CG1和KC1了,价钱都分别在11800和8500左右。之间也排除了几个报价在11100和8100的,因为这个报价让人太不放心了,主要还是没有看到他们的正规体验店的ID,网上查不到他们。
       考虑到不能买到水货,一个上午下来,最后就在一个比较正规的体验店出手了,查了店里的资质,打IBM电话查了笔记本的SN,最后以11780的8300成交了。
       买的时候还看到一个中年人,花了16500买了台R61系列的,只不过是9300的CPU,4G的内存。呵呵,这个价买这样的本子可让这里的老板赚了一大笔呀。
             

和朋友去买笔记本

0 评论
       上午和朋友一行四人去珠江路买笔记本。到了珠江路就直接去了华海,因为事先看好了IBM的T61中的CG1和X61中的L12,所以到了之后主要考虑的就是质量和价钱了。
       到了之后拿了他们的宣传单看了下,机子的价钱分别是19999和13599。呵呵,真能矇人。到第一个体验中心,老板又是打电话,又是在电脑里查最低价,最后也只给降到了12800和9800,这可不行,还得再看。之后又看了五家,其间还考虑到KC1和L12只是内存不同,L12配的是1G的,KC1只有256,我们觉得内存都差不多,不行就自己再加个其他牌子的,所以又决定买CG1和KC1了,价钱都分别在11800和8500左右。之间也排除了几个报价在11100和8100的,因为这个报价让人太不放心了,主要还是没有看到他们的正规体验店的ID,网上查不到他们。
       考虑到不能买到水货,一个上午下来,最后就在一个比较正规的体验店出手了,查了店里的资质,打IBM电话查了笔记本的SN,最后以11780的8300成交了。
       买的时候还看到一个中年人,花了16500买了台R61系列的,只不过是9300的CPU,4G的内存。呵呵,这个价买这样的本子可让这里的老板赚了一大笔呀。
             

2008年4月27日星期日

昨天点击创新高了

0 评论
        今天上午一年,昨天来访的744人,又创了个新高。


昨天点击创新高了

0 评论
        今天上午一年,昨天来访的744人,又创了个新高。


2008年4月25日星期五

零命令玩转Ubuntu 8.04 之 安装篇 (准备知识)

0 评论

Filed Under GNU/Linux, 开源软件 

也 许你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时,就开始头大了——这算哪门子零命令啊!不过请允许我在这里啰唆一番,也许你对下面即将介绍的知识已经了如指掌,但是我还是 建议你简单的浏览一番,或者就当是为我挑错。而如果你是第一次安装Ubuntu,下面的这些准备知识是对于顺利地安装Ubuntu必要的。本文并不打算成 为百科全书式的介绍,因此下面涉及到很多内容是非常粗略的。想深入了解更多知识,你可以请教搜索引擎,而我的唯一建议是,请尽量看新的文章。Linux的发展日新月异,老旧的Linux文档很可能会对读者认识Linux产生误导。

1. 硬盘分区
一块硬盘可以分为四个主分区,或三个主分区加上一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其实只是一个容器,我们实际上并不直接使用扩展分区。在扩展分区内,我们可以继续划分逻辑分区。一般的认为在一个扩展分区内,能分出无数个逻辑分区。正因为有了逻辑分区,一块硬盘才能被分成很多个分区。

另一个可能涉及的概念是活动分区。电脑加电启动时,BIOS会寻找硬盘上有活动分区标识的分区寻找操作系统引导程序。如果一块硬盘上没有活动分区, 则即使这块硬盘上有引导程序和完好的操作系统,也将无法成功启动。(关于什么是引导程序将在后面介绍。)一块硬盘上只能有一个活动分区,而且只有主分区才 能成为活动分区。

2. Linux中的硬盘分区
与Windows不同,Linux并不是用C, D, E, F等盘符来标识每一个分区的,而是用一系列设备文件来标识——Linux把一切硬件设备都当成文件。比如,Linux下,四个主分区分别对应/dev /sda1, /dev/sda2, /dev/sda3, /dev/sda4。其中/dev是设备文件所在的目录(即,文件夹,下同),sd代表SCSI Disk,a代表第一个SCSI设备,数字1,2,3,4分别代代表了四个主分区。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SCSI Disk,不用担心,因为你并不需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通常,如果你的电脑中只有一块硬盘,那么,这块硬盘一定是/dev/sda。

可能你以前接触过Linux,或曾经在一些老旧的资料中看到过/dev/hda代表第一个主IDE通道上的硬盘,……你现在已经无需知道这些了。因为Ubuntu已经取消了用hd和sd区分不同类型的硬盘的机制,取而代之的,用sda统一代表电脑中的第一块硬盘。

Linux下,/dev/sdaX中的数字X的编号是有限的。在Linux下,最大的分区编号是16。因此,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编号占用 1~4,逻辑分区占用5~16。即使你的硬盘中只有一个主分区(如,/dev/sda1)和一个扩展分区(/dev/sda2),剩下的两个主分区编号: /dev/sda3, dev/sda4 也不会分配给逻辑分区。第一个逻辑分区一定是从/dev/sda5开始编号的。这点与Windows下盘符的编制类似。如:A盘一定是3.5英寸软驱,B 盘一定是5.25英寸软件,而从C盘开始才是硬盘分区。即使电脑上没有软驱,第一个硬盘分区的编号也是C,而不是A。

3. 引导程序与MBR
引导程序是负责将操作系统的内核从硬盘上加载到内存中的程序。在使用Windows的时候,我们似乎从没有关心过引导程序。不过安装过双Windows系 统的读者一定认识Windows的引导程序——即使你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Windows的引导程序叫做OS Loader,即操作系统加载器,负责在启动的时候根据boot.ini中的配置信息,在屏幕上显示操作系统选择菜单,然后根据用户的选择引导合适的操作 系统。

Linux下有两种引导程序:一种叫做Lilo,一种叫做Grub。Lilo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引导程序。最初因为它不支持引导位于1024柱面后的 Linux内核,而被Grub所取代。新版的Lilo已经能够支持引导1024柱面后的Linux内核了。现在,几乎所有的主流发行版都使用Grub作为 默认的引导程序。Linux的引导程序与Windows的OS Loader类似。比如,Grub的作用就是负责读取配置文件(menu.lst),显示操作系统的选择菜单,并根据用户的选择引导合适的操作系统。

MBR,又称主引导记录,位于硬盘的第一个柱面的第一个磁道的第一个扇区中。大小为512B,引导程序就位于MBR中。BIOS在开机过程中,会读 取并运行MBR中的引导程序,由它来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同样位于第一个柱面的第一个磁道的第一个扇区中的还有主分区表。因为主分区表的大小有限,因此只能 存下四个分区的信息,这也是一块硬盘只能分为四个主分区的原因。也许你也猜到了,还有一个叫做“扩展分区表”的东东,位于扩展分区的最前面,保存了逻辑分 区的信息。

Linux安装时,通常会把Grub安装到MBR。这样,你就可以用Grub同时引导Linux和Windows了。

4. 文件系统和SWAP
在一个硬盘分区可以使用之前,必须格式化成特定的文件系统。Windows下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32和NTFS。一些U盘的文件系统还可能是 FAT(16)格式的。关于FAT(16),FAT32和NTFS这三种文件系统之间的区别,你只要知道FAT(16)支持的最大单文件为 2GB,FAT32支持的最大单文件为4GB,而NTFS则可以支持大于4GB的单个文件。

Linux支持很多种不同类型的文件系统。Linux能够对FAT16/32和NTFS进行读写。但是因为这两种文件系统不支持Linux文件权 限,因此Linux操作系统无法安装在这两种文件系统的分区中。常见的用于安装Linux的文件系统主要有EXT3, ReiserFS, XFS, JFS等。关于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我可以列出常常的一串来。不过你知道这4种文件系统就足够了。通常我们都会使用EXT3作为默认的文件系统。关 于各种文件系统孰优孰劣的争论,实在是太多了,我不想对加评论。我的个人看法是,我们使用Ubuntu是作为桌面系统来使用的,大多数情况下,文件系统的 性能并不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大问题。也许你会看到很多对EXT3的负面评价,但是我可以告诉你,EXT3是最老牌,最久经考验的Linux文件系统,所以 选择它没错。事实上,如果这篇文章介绍的是Gentoo Linux,我会推荐ReiserFS的。因为ReiserFS处理大量小文件的性能非常出众。(你可能还会见到一种叫做EXT2的文件系统。正如其名字 所暗示的那样,EXT3是EXT2的升级版本。)

Linux Swap,即Linux交换分区,也是一种文件系统,它的作用是作为Linux的虚拟内存。在Windows下,虚拟内存是一个文件: pagefile.sys,而Linux下,虚拟内存需要使用独立分区,这样做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提高虚拟内存的性能。通常,虚拟内存的大小设置为物理内存 的1~2倍。(下面的分区建议中会更多的讲述Linux交换分区的问题。)

5. Linux文件结构,挂载与分区建议
Windows的文件结构是多个并列的树状结构,最顶部的是不同的磁盘(分区),如:C,D,E,F等。Linux的文件结构是单个的树状结构。最顶部的 为根目录,即 / 。在根目录下,分为多个子目录,包括/bin,/boot,/dev,/etc,/home,/lib,/media,/mnt,/opt,/proc, /root,/sbin,/tmp,/usr,/var等。这些目录的具体作用我就不做详细介绍了。磁盘分区都需要挂载到目录树中的某个目录上才能进行读 写。

显然,根目录是所有Linux的文件和目录所在的地方,需要挂载上一个磁盘分区。上面还提到,Linux交换分区也需要独立使用一个分区,因此,安 装一个Linux至少要两个分区。(事实上只使用一个分区安装Linux也是可能的,而且,如果电脑的物理内存足够大,交换分区并不是必须的。不过本文不 打算介绍这个高级话题。)

在不同的Linux安装教程中,不同的作者阐述了各种不同的分区建议,本教程也不例外。以下的一些建议有很多包含了强烈的个人喜好,因此读者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我的建议进行分区,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最好的。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读者能够参考一些我下面的一些建议。

  • /boot:在很多老旧的教程中,都会让用户在/boot目录上挂载一个大小为100MB左右的独立分区,并推荐把该/boot放在硬盘的前面 ——即1024柱面之前。事实上,那是Lilo无法引导1024柱面后的操作系统内核的时代的遗物了。当然,也有作者宣称,独立挂载/boot的好处是可 以让多个Linux共享一个/boot。
    其实,无论是基于上述的哪种理由,都没有必要把/boot分区独立出来。首先,Grub可以引导1024柱面后的Linux内核;其次,即使是安装有多个 Linux,也完全可以不共享/boot。因为/boot目录的大小通常都非常小,大约20MB,分一个100MB的分区无疑是一种浪费,而且还把把硬盘 分的支离破碎的,不方便管理。另外,如果让两个Linux共享一个/boot,每次升级内核,都会导致Grub的配置文件冲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 不独立/boot分区仅仅占用了根目录下的大约20MB左右的空间,根本不会对根目录的使用造成任何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硬盘容量的增大,无法引导Linux内核的现象再次出现,这也就是著名的137GB限制。很遗憾,Grub是无法引导137GB之后的 分区中的Linux内核的。如果你不巧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就遇到过),你就要考虑把/boot独立挂载到位于137GB前方的独立分区中,或者索性就把 Linux的分区都往前移动,让根目录所在分区位于137GB之前。
  • /usr/local:建议把/opt,/usr或/usr/local独立出来的教程,基本上也是非常老的了。使用Ubuntu时,我们一般都 是使用系统的软件包管理器安装软件,很少自己编译安装任何软件。而建议独立/usr,/opt,/usr/local的理由无非是为了重装系统时不再重新 编译软件而直接使用早先编译的版本。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这个建议通常是没有意义的。
  • /var:建议把/var和/tmp独立出来的教程通常是面向服务器的。因为高负载的服务器通常会产生很对日志文件,临时文件,这些文件经常改 变,因此把/var,/tmp独立出来有利于提高服务器性能。我们用Ubuntu是做桌面的,甚至有些用户根本从来没有关心过系统日志这玩意儿,所以根本 没有必要独立的为/var和/tmp挂载分区。
  • /home:这可能是唯一一个值得独立挂载分区的目录了。/home是用户文件夹所在的地方。一个用户可能在/home/user中存放了大量的 文件资料,如果独立挂载/home,即使遇到Ubuntu无故身亡的尴尬局面,也可以立刻重装系统,取得自己的文件资料。因此,/home是唯一可以考虑 独立挂载分区的目录。

看了上面的一些介绍,你可能已经知道我的建议了:

双分区方案:
/ :至少3GB,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分一些——特别是喜欢玩各式软件的读者。
swap:物理内存小于等于 512MB,建议分配实际物理内存容量2倍大小的SWAP;物理内存大于512MB,建议分配与物理内存等容量的SWAP。

三分区方案:
/ :至少3GB,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分一些——特别是喜欢玩各式软件的读者。
/home:根据实际需要分配1GB~100GB或更多,酌情处理。
swap:物理内存小于等于 512MB,建议分配实际物理内存容量2倍大小的SWAP;物理内存大于512MB,建议分配与物理内存等容量的SWAP。

另外还要说明的一点是,有些老旧的教程中建议把Linux安装在主分区中,或在/boot下挂载一个主分区。事实上,这也是不需要的。Linux的 所有分区都可以位于逻辑分区中。所以不要再为这些旧教程所误导了,不要再浪费有限的主分区了,放心的把Linux安装在逻辑分区中吧!

准备知识介绍就这么多,是不是已经看得昏昏欲睡了?好吧,我就不催眠各位了,下面我们就开始安装Ubuntu!

零命令玩转Ubuntu 8.04 之 安装篇 (准备知识)

0 评论

Filed Under GNU/Linux, 开源软件 

也 许你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时,就开始头大了——这算哪门子零命令啊!不过请允许我在这里啰唆一番,也许你对下面即将介绍的知识已经了如指掌,但是我还是 建议你简单的浏览一番,或者就当是为我挑错。而如果你是第一次安装Ubuntu,下面的这些准备知识是对于顺利地安装Ubuntu必要的。本文并不打算成 为百科全书式的介绍,因此下面涉及到很多内容是非常粗略的。想深入了解更多知识,你可以请教搜索引擎,而我的唯一建议是,请尽量看新的文章。Linux的发展日新月异,老旧的Linux文档很可能会对读者认识Linux产生误导。

1. 硬盘分区
一块硬盘可以分为四个主分区,或三个主分区加上一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其实只是一个容器,我们实际上并不直接使用扩展分区。在扩展分区内,我们可以继续划分逻辑分区。一般的认为在一个扩展分区内,能分出无数个逻辑分区。正因为有了逻辑分区,一块硬盘才能被分成很多个分区。

另一个可能涉及的概念是活动分区。电脑加电启动时,BIOS会寻找硬盘上有活动分区标识的分区寻找操作系统引导程序。如果一块硬盘上没有活动分区, 则即使这块硬盘上有引导程序和完好的操作系统,也将无法成功启动。(关于什么是引导程序将在后面介绍。)一块硬盘上只能有一个活动分区,而且只有主分区才 能成为活动分区。

2. Linux中的硬盘分区
与Windows不同,Linux并不是用C, D, E, F等盘符来标识每一个分区的,而是用一系列设备文件来标识——Linux把一切硬件设备都当成文件。比如,Linux下,四个主分区分别对应/dev /sda1, /dev/sda2, /dev/sda3, /dev/sda4。其中/dev是设备文件所在的目录(即,文件夹,下同),sd代表SCSI Disk,a代表第一个SCSI设备,数字1,2,3,4分别代代表了四个主分区。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SCSI Disk,不用担心,因为你并不需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通常,如果你的电脑中只有一块硬盘,那么,这块硬盘一定是/dev/sda。

可能你以前接触过Linux,或曾经在一些老旧的资料中看到过/dev/hda代表第一个主IDE通道上的硬盘,……你现在已经无需知道这些了。因为Ubuntu已经取消了用hd和sd区分不同类型的硬盘的机制,取而代之的,用sda统一代表电脑中的第一块硬盘。

Linux下,/dev/sdaX中的数字X的编号是有限的。在Linux下,最大的分区编号是16。因此,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编号占用 1~4,逻辑分区占用5~16。即使你的硬盘中只有一个主分区(如,/dev/sda1)和一个扩展分区(/dev/sda2),剩下的两个主分区编号: /dev/sda3, dev/sda4 也不会分配给逻辑分区。第一个逻辑分区一定是从/dev/sda5开始编号的。这点与Windows下盘符的编制类似。如:A盘一定是3.5英寸软驱,B 盘一定是5.25英寸软件,而从C盘开始才是硬盘分区。即使电脑上没有软驱,第一个硬盘分区的编号也是C,而不是A。

3. 引导程序与MBR
引导程序是负责将操作系统的内核从硬盘上加载到内存中的程序。在使用Windows的时候,我们似乎从没有关心过引导程序。不过安装过双Windows系 统的读者一定认识Windows的引导程序——即使你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Windows的引导程序叫做OS Loader,即操作系统加载器,负责在启动的时候根据boot.ini中的配置信息,在屏幕上显示操作系统选择菜单,然后根据用户的选择引导合适的操作 系统。

Linux下有两种引导程序:一种叫做Lilo,一种叫做Grub。Lilo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引导程序。最初因为它不支持引导位于1024柱面后的 Linux内核,而被Grub所取代。新版的Lilo已经能够支持引导1024柱面后的Linux内核了。现在,几乎所有的主流发行版都使用Grub作为 默认的引导程序。Linux的引导程序与Windows的OS Loader类似。比如,Grub的作用就是负责读取配置文件(menu.lst),显示操作系统的选择菜单,并根据用户的选择引导合适的操作系统。

MBR,又称主引导记录,位于硬盘的第一个柱面的第一个磁道的第一个扇区中。大小为512B,引导程序就位于MBR中。BIOS在开机过程中,会读 取并运行MBR中的引导程序,由它来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同样位于第一个柱面的第一个磁道的第一个扇区中的还有主分区表。因为主分区表的大小有限,因此只能 存下四个分区的信息,这也是一块硬盘只能分为四个主分区的原因。也许你也猜到了,还有一个叫做“扩展分区表”的东东,位于扩展分区的最前面,保存了逻辑分 区的信息。

Linux安装时,通常会把Grub安装到MBR。这样,你就可以用Grub同时引导Linux和Windows了。

4. 文件系统和SWAP
在一个硬盘分区可以使用之前,必须格式化成特定的文件系统。Windows下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32和NTFS。一些U盘的文件系统还可能是 FAT(16)格式的。关于FAT(16),FAT32和NTFS这三种文件系统之间的区别,你只要知道FAT(16)支持的最大单文件为 2GB,FAT32支持的最大单文件为4GB,而NTFS则可以支持大于4GB的单个文件。

Linux支持很多种不同类型的文件系统。Linux能够对FAT16/32和NTFS进行读写。但是因为这两种文件系统不支持Linux文件权 限,因此Linux操作系统无法安装在这两种文件系统的分区中。常见的用于安装Linux的文件系统主要有EXT3, ReiserFS, XFS, JFS等。关于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我可以列出常常的一串来。不过你知道这4种文件系统就足够了。通常我们都会使用EXT3作为默认的文件系统。关 于各种文件系统孰优孰劣的争论,实在是太多了,我不想对加评论。我的个人看法是,我们使用Ubuntu是作为桌面系统来使用的,大多数情况下,文件系统的 性能并不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大问题。也许你会看到很多对EXT3的负面评价,但是我可以告诉你,EXT3是最老牌,最久经考验的Linux文件系统,所以 选择它没错。事实上,如果这篇文章介绍的是Gentoo Linux,我会推荐ReiserFS的。因为ReiserFS处理大量小文件的性能非常出众。(你可能还会见到一种叫做EXT2的文件系统。正如其名字 所暗示的那样,EXT3是EXT2的升级版本。)

Linux Swap,即Linux交换分区,也是一种文件系统,它的作用是作为Linux的虚拟内存。在Windows下,虚拟内存是一个文件: pagefile.sys,而Linux下,虚拟内存需要使用独立分区,这样做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提高虚拟内存的性能。通常,虚拟内存的大小设置为物理内存 的1~2倍。(下面的分区建议中会更多的讲述Linux交换分区的问题。)

5. Linux文件结构,挂载与分区建议
Windows的文件结构是多个并列的树状结构,最顶部的是不同的磁盘(分区),如:C,D,E,F等。Linux的文件结构是单个的树状结构。最顶部的 为根目录,即 / 。在根目录下,分为多个子目录,包括/bin,/boot,/dev,/etc,/home,/lib,/media,/mnt,/opt,/proc, /root,/sbin,/tmp,/usr,/var等。这些目录的具体作用我就不做详细介绍了。磁盘分区都需要挂载到目录树中的某个目录上才能进行读 写。

显然,根目录是所有Linux的文件和目录所在的地方,需要挂载上一个磁盘分区。上面还提到,Linux交换分区也需要独立使用一个分区,因此,安 装一个Linux至少要两个分区。(事实上只使用一个分区安装Linux也是可能的,而且,如果电脑的物理内存足够大,交换分区并不是必须的。不过本文不 打算介绍这个高级话题。)

在不同的Linux安装教程中,不同的作者阐述了各种不同的分区建议,本教程也不例外。以下的一些建议有很多包含了强烈的个人喜好,因此读者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我的建议进行分区,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最好的。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读者能够参考一些我下面的一些建议。

  • /boot:在很多老旧的教程中,都会让用户在/boot目录上挂载一个大小为100MB左右的独立分区,并推荐把该/boot放在硬盘的前面 ——即1024柱面之前。事实上,那是Lilo无法引导1024柱面后的操作系统内核的时代的遗物了。当然,也有作者宣称,独立挂载/boot的好处是可 以让多个Linux共享一个/boot。
    其实,无论是基于上述的哪种理由,都没有必要把/boot分区独立出来。首先,Grub可以引导1024柱面后的Linux内核;其次,即使是安装有多个 Linux,也完全可以不共享/boot。因为/boot目录的大小通常都非常小,大约20MB,分一个100MB的分区无疑是一种浪费,而且还把把硬盘 分的支离破碎的,不方便管理。另外,如果让两个Linux共享一个/boot,每次升级内核,都会导致Grub的配置文件冲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 不独立/boot分区仅仅占用了根目录下的大约20MB左右的空间,根本不会对根目录的使用造成任何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硬盘容量的增大,无法引导Linux内核的现象再次出现,这也就是著名的137GB限制。很遗憾,Grub是无法引导137GB之后的 分区中的Linux内核的。如果你不巧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就遇到过),你就要考虑把/boot独立挂载到位于137GB前方的独立分区中,或者索性就把 Linux的分区都往前移动,让根目录所在分区位于137GB之前。
  • /usr/local:建议把/opt,/usr或/usr/local独立出来的教程,基本上也是非常老的了。使用Ubuntu时,我们一般都 是使用系统的软件包管理器安装软件,很少自己编译安装任何软件。而建议独立/usr,/opt,/usr/local的理由无非是为了重装系统时不再重新 编译软件而直接使用早先编译的版本。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这个建议通常是没有意义的。
  • /var:建议把/var和/tmp独立出来的教程通常是面向服务器的。因为高负载的服务器通常会产生很对日志文件,临时文件,这些文件经常改 变,因此把/var,/tmp独立出来有利于提高服务器性能。我们用Ubuntu是做桌面的,甚至有些用户根本从来没有关心过系统日志这玩意儿,所以根本 没有必要独立的为/var和/tmp挂载分区。
  • /home:这可能是唯一一个值得独立挂载分区的目录了。/home是用户文件夹所在的地方。一个用户可能在/home/user中存放了大量的 文件资料,如果独立挂载/home,即使遇到Ubuntu无故身亡的尴尬局面,也可以立刻重装系统,取得自己的文件资料。因此,/home是唯一可以考虑 独立挂载分区的目录。

看了上面的一些介绍,你可能已经知道我的建议了:

双分区方案:
/ :至少3GB,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分一些——特别是喜欢玩各式软件的读者。
swap:物理内存小于等于 512MB,建议分配实际物理内存容量2倍大小的SWAP;物理内存大于512MB,建议分配与物理内存等容量的SWAP。

三分区方案:
/ :至少3GB,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分一些——特别是喜欢玩各式软件的读者。
/home:根据实际需要分配1GB~100GB或更多,酌情处理。
swap:物理内存小于等于 512MB,建议分配实际物理内存容量2倍大小的SWAP;物理内存大于512MB,建议分配与物理内存等容量的SWAP。

另外还要说明的一点是,有些老旧的教程中建议把Linux安装在主分区中,或在/boot下挂载一个主分区。事实上,这也是不需要的。Linux的 所有分区都可以位于逻辑分区中。所以不要再为这些旧教程所误导了,不要再浪费有限的主分区了,放心的把Linux安装在逻辑分区中吧!

准备知识介绍就这么多,是不是已经看得昏昏欲睡了?好吧,我就不催眠各位了,下面我们就开始安装Ubuntu!

零命令玩转Ubuntu 8.04 之 安装篇 (硬盘安装)

0 评论
          

                                                           Filed Under GNU/Linux, 开源软件 

警告:本文涉及硬盘分区和格式化操作,请你在参考本文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Ubuntu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好备份工作,以免因为安装过程中一些不可控制的未知因素或错误操作导致你宝贵的数据丢失。

硬盘安装是很多Linux发行版都具有的一项功能。对硬盘安装支持最好的发行版绝对要数Redhat/Fedora/CentOS。不过这并不意味着Ubuntu的硬盘安装有多复杂。不过硬盘安装对于新手来说,应该算是一项相对比较“高级”的话题,因此本文的结构将不同于前面两篇:“LiveCD安装”和“Alternative CD安装”。本文将对安装准备做略详细的介绍。而因为硬盘安装过程,基本与Alternative CD安装一致,因此我将不再赘述,只提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可以先简单的看一下Alternative CD安装一文。事实上,只要看清安装程序的每一步安装提示,整个安装过程还是非常简单的。(LiveCD安装与Alternative CD安装也一样。)

选择硬盘安装的理由也许有很多:节约刻录盘;光驱坏了/舍不得使用光驱;为了快速安装(硬盘安装确实会比光盘安装快哦!);学习硬盘安装这项技能;…… 不管是基于怎样的理由,既然选择了硬盘安装这种方式,我就假设读者已经下载了Alternative CD的ISO镜像。我们开始吧!

一、硬盘分区
因为硬盘安装的过程基本与Alternative CD的安装过程类似,因此,在安装前准备分区也许并不是必须的。不过假如安装光盘镜像正好位于需要划分出空闲分区的大分区中,在安装过程中分区会引起一些 错误,因此我们选择在安装前就准备好安装Linux所需的一个SWAP和一个/分区。

Windows下的基于图形界面的无损分区工具有很多,如Norton Partition Magic(PQ Magic),Acronis Diskdirect Suite/Acronis Partition Expert,Paragon Partition Manager。个人比较推崇Acronis系列的磁盘管理工具。读者可以选择任何自己用的顺手的工具。我将用Linux下最强大的分区工具 Gparted作为分区工具的演示,其他分区工具的操作也基本与之类似。我的Gparted是来自于Ubuntu 8.04的LiveCD——这就引发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矛盾了——也许本来就因为光驱损坏无法用LiveCD才选择使用硬盘安装的,这时却要用 LiveCD来分区。不过正如我上面所说,我只是演示分区操作而已。至于读者如何分区,那就要靠自己解决了。 P

引导进入LiveCD环境,打开Gparted,可以看到下面的程序界面。

点击选中硬盘,点击工具条上的“Resize/Move”按钮,打开“Resize /Move”对话框。拖动最右侧的把手,直到将空闲分区的大小满足安装Ubuntu的需要,这里是4094MB。当然,你可以可以在下方的输入框中输入适 当的数值进行精确大小设定。点击“Resize/Move”确认修改。

点击选中硬盘上的“Unallocated”分区,点击工具条上的“New”按钮,新建分区。我们新建一个Extended(扩展分区),大小充满整个空闲空间。点击“Add”确认修改。

点击选中刚刚新建的扩展分区,点击工具条上的“New”按钮,新建一个大小为512MB的Logical(逻辑)分区,格式设置为linux swap。点击“Add”确认修改。

再在剩下的所有空闲空间中新建一个逻辑分区,大小充满整个空间,格式设置为EXT3。点击“Add”确认修改。

至此,分区编辑结束,打开“Edit” - “Apply All Operations”菜单,应用所有修改。这时会跳出一个对话框,提示即将进行分区操作,是否继续。至此,所有修改都没有真正应用到硬盘上,因此如果发 现任何错误都可以按“Cancel”,并进行重新编辑。

点击“Apply”后,分区开始。

片刻后,分区操作完成。

点击“Close”。退出Gparted,重启系统进入Windows。

二、安装前准备
在准备好了分区后,下面要准备一些能够引导进入Ubuntu安装程序的文件和工具。我们需要一个适合于Windows平台的Grub软件,一个Linux内核文件vmlinuz,一个initrd.gz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vmlinuz和initrd.gz无法直接从Alternative CD中提取,需要在Ubuntu的网站上下载。我们选择上海交大的Ubuntu镜像站点来下载这两个文件:vmlinuzinitrd.gz

把vmlinuz,initrd.gz和ubuntu 8.04的Alternative CD的ISO镜像放在C盘根目录下。

这里下载Wingrub,用来引导Ubuntu。下载完毕后安装之。关于Wingrub的安装我就不介绍了。

安装完毕后,从开始菜单中打开Wingrub。初次运行需要进行一个Base Setup(基本设置)。选中C分区,勾上下方两个复选框。如下图:

完成基本设置后,进入Wingrub的主界面。看起来界面很复杂,不过其实并不需要做任何工作,为了有所参照,在profile下拉菜单中选中 “default”。打开“Tool”菜单,点击“Install Grub”,打开Install Grub对话框。在对话框的下半部分选择Boot from boot.ini。Title设置为“grub”,Timeout设置为10。这些设置将写入Windows的boot.ini,会使得Windows的 操作系统选择菜单中多出一个grub的选项。点击Install完成Grub安装。

用记事本打开C:\Grub\MENU.LST,在已有的内容下面添加:

title Ubuntu Install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
initrd /initrd.gz

一些教程中建议将kernel行写成:kernel /vmlinuz root=/dev/ram0 ro ramdisk_size=32000 devfs=mount,dall,经测试,后面的那一长串内容根本不需要写。保存文件并退出。

重启后,Windows的操作系统选择菜单中会多出一项grub。选中它,并回车引导之。

这时,会进入Grub菜单。选择Ubuntu Install。回车后,Ubuntu安装程序开始启动。

三、安装系统
具体的安装过程因为和Alternative CD方式类似,我就不赘述了。主要说说几个不同的地方。

首先,刚开始安装的时候,硬盘安装会比Alternative CD方式多几个需要选择的地方。首先是语言选择。我们当然选择“中文简体”啦。

地区选择“中国”

不要侦测键盘布局

选择“China”键盘布局

再次选择“China”

这部分设置完成后,后面的步骤就和Alternative CD方式几乎完全一样了。

在分区部分,选择手动,并对/dev/sda6进行简单设置——因为SWAP会被自动设别,无需额外设置。

在“用于”部分选择“EXT3 日志文件系统”。

挂载点选择 /,可以选择格式化,也可以不格式化——因为我们新建分区的时候已经格式化过了。

后面根据提示操作即可。分区格式化结束后,会进行基本系统的安装。然后是一些基本设置,如,用户名,密码等。遇到是否需要下载安装语言包,选择“否”。基本系统安装完毕后,会提示需要安装那些额外软件。这里,按空格键选中“Ubuntu Desktop”这个选项。

安装完毕后,重启系统,就可以看到Grub菜单——这个是Ubuntu的Grub,不是Wingrub。你可以选择进入Ubuntu,进行安装中文语言包等操作。也可以引导进Windows,进行一些清理操作。

四、清理操作
Ubuntu已经安装完毕,所以有必要清理一下Windows下的设置。在Grub菜单下选择Windows,在Windows引导菜单中也选择 Windows进入系统。打开Wingrub,打开“Tool” - “Install Grub”,选中“Boot from” boot.ini,点击Remove。

然后,把Wingrub程序卸载掉。

打开C盘,删除Grub文件夹,grldr,vmlinuz,initrd.gz。根据需要处理Ubuntu Alternative CD的ISO文件。好了,清理完毕。

至此,Ubuntu 8.04的硬盘安装已经全部完成。 )

补充一点,用于Ubuntu硬盘安装的ISO文件可以位于NTFS分区之中。为了给大家清楚的演示,我附上了一张Grub命令行的截图。如图 中,root (hd0,0)是一个NTFS格式的分区。vmlinuz与initrd都正确的识别了。不过,请大家注意,Linux版的Grub是不支持从NTFS分 区读取文件的,因此无法完成正确引导,请使用WinGrub或Grub for DOS作为引导程序。

要查看本文所有截图,请看这里。所有截图按照时间顺序编号。


                                                                原贴地址:http://ilovemac.cn/articles/play-with-hardy-install-hd.html

零命令玩转Ubuntu 8.04 之 安装篇 (硬盘安装)

0 评论
          

                                                           Filed Under GNU/Linux, 开源软件 

警告:本文涉及硬盘分区和格式化操作,请你在参考本文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Ubuntu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好备份工作,以免因为安装过程中一些不可控制的未知因素或错误操作导致你宝贵的数据丢失。

硬盘安装是很多Linux发行版都具有的一项功能。对硬盘安装支持最好的发行版绝对要数Redhat/Fedora/CentOS。不过这并不意味着Ubuntu的硬盘安装有多复杂。不过硬盘安装对于新手来说,应该算是一项相对比较“高级”的话题,因此本文的结构将不同于前面两篇:“LiveCD安装”和“Alternative CD安装”。本文将对安装准备做略详细的介绍。而因为硬盘安装过程,基本与Alternative CD安装一致,因此我将不再赘述,只提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可以先简单的看一下Alternative CD安装一文。事实上,只要看清安装程序的每一步安装提示,整个安装过程还是非常简单的。(LiveCD安装与Alternative CD安装也一样。)

选择硬盘安装的理由也许有很多:节约刻录盘;光驱坏了/舍不得使用光驱;为了快速安装(硬盘安装确实会比光盘安装快哦!);学习硬盘安装这项技能;…… 不管是基于怎样的理由,既然选择了硬盘安装这种方式,我就假设读者已经下载了Alternative CD的ISO镜像。我们开始吧!

一、硬盘分区
因为硬盘安装的过程基本与Alternative CD的安装过程类似,因此,在安装前准备分区也许并不是必须的。不过假如安装光盘镜像正好位于需要划分出空闲分区的大分区中,在安装过程中分区会引起一些 错误,因此我们选择在安装前就准备好安装Linux所需的一个SWAP和一个/分区。

Windows下的基于图形界面的无损分区工具有很多,如Norton Partition Magic(PQ Magic),Acronis Diskdirect Suite/Acronis Partition Expert,Paragon Partition Manager。个人比较推崇Acronis系列的磁盘管理工具。读者可以选择任何自己用的顺手的工具。我将用Linux下最强大的分区工具 Gparted作为分区工具的演示,其他分区工具的操作也基本与之类似。我的Gparted是来自于Ubuntu 8.04的LiveCD——这就引发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矛盾了——也许本来就因为光驱损坏无法用LiveCD才选择使用硬盘安装的,这时却要用 LiveCD来分区。不过正如我上面所说,我只是演示分区操作而已。至于读者如何分区,那就要靠自己解决了。 P

引导进入LiveCD环境,打开Gparted,可以看到下面的程序界面。

点击选中硬盘,点击工具条上的“Resize/Move”按钮,打开“Resize /Move”对话框。拖动最右侧的把手,直到将空闲分区的大小满足安装Ubuntu的需要,这里是4094MB。当然,你可以可以在下方的输入框中输入适 当的数值进行精确大小设定。点击“Resize/Move”确认修改。

点击选中硬盘上的“Unallocated”分区,点击工具条上的“New”按钮,新建分区。我们新建一个Extended(扩展分区),大小充满整个空闲空间。点击“Add”确认修改。

点击选中刚刚新建的扩展分区,点击工具条上的“New”按钮,新建一个大小为512MB的Logical(逻辑)分区,格式设置为linux swap。点击“Add”确认修改。

再在剩下的所有空闲空间中新建一个逻辑分区,大小充满整个空间,格式设置为EXT3。点击“Add”确认修改。

至此,分区编辑结束,打开“Edit” - “Apply All Operations”菜单,应用所有修改。这时会跳出一个对话框,提示即将进行分区操作,是否继续。至此,所有修改都没有真正应用到硬盘上,因此如果发 现任何错误都可以按“Cancel”,并进行重新编辑。

点击“Apply”后,分区开始。

片刻后,分区操作完成。

点击“Close”。退出Gparted,重启系统进入Windows。

二、安装前准备
在准备好了分区后,下面要准备一些能够引导进入Ubuntu安装程序的文件和工具。我们需要一个适合于Windows平台的Grub软件,一个Linux内核文件vmlinuz,一个initrd.gz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vmlinuz和initrd.gz无法直接从Alternative CD中提取,需要在Ubuntu的网站上下载。我们选择上海交大的Ubuntu镜像站点来下载这两个文件:vmlinuzinitrd.gz

把vmlinuz,initrd.gz和ubuntu 8.04的Alternative CD的ISO镜像放在C盘根目录下。

这里下载Wingrub,用来引导Ubuntu。下载完毕后安装之。关于Wingrub的安装我就不介绍了。

安装完毕后,从开始菜单中打开Wingrub。初次运行需要进行一个Base Setup(基本设置)。选中C分区,勾上下方两个复选框。如下图:

完成基本设置后,进入Wingrub的主界面。看起来界面很复杂,不过其实并不需要做任何工作,为了有所参照,在profile下拉菜单中选中 “default”。打开“Tool”菜单,点击“Install Grub”,打开Install Grub对话框。在对话框的下半部分选择Boot from boot.ini。Title设置为“grub”,Timeout设置为10。这些设置将写入Windows的boot.ini,会使得Windows的 操作系统选择菜单中多出一个grub的选项。点击Install完成Grub安装。

用记事本打开C:\Grub\MENU.LST,在已有的内容下面添加:

title Ubuntu Install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
initrd /initrd.gz

一些教程中建议将kernel行写成:kernel /vmlinuz root=/dev/ram0 ro ramdisk_size=32000 devfs=mount,dall,经测试,后面的那一长串内容根本不需要写。保存文件并退出。

重启后,Windows的操作系统选择菜单中会多出一项grub。选中它,并回车引导之。

这时,会进入Grub菜单。选择Ubuntu Install。回车后,Ubuntu安装程序开始启动。

三、安装系统
具体的安装过程因为和Alternative CD方式类似,我就不赘述了。主要说说几个不同的地方。

首先,刚开始安装的时候,硬盘安装会比Alternative CD方式多几个需要选择的地方。首先是语言选择。我们当然选择“中文简体”啦。

地区选择“中国”

不要侦测键盘布局

选择“China”键盘布局

再次选择“China”

这部分设置完成后,后面的步骤就和Alternative CD方式几乎完全一样了。

在分区部分,选择手动,并对/dev/sda6进行简单设置——因为SWAP会被自动设别,无需额外设置。

在“用于”部分选择“EXT3 日志文件系统”。

挂载点选择 /,可以选择格式化,也可以不格式化——因为我们新建分区的时候已经格式化过了。

后面根据提示操作即可。分区格式化结束后,会进行基本系统的安装。然后是一些基本设置,如,用户名,密码等。遇到是否需要下载安装语言包,选择“否”。基本系统安装完毕后,会提示需要安装那些额外软件。这里,按空格键选中“Ubuntu Desktop”这个选项。

安装完毕后,重启系统,就可以看到Grub菜单——这个是Ubuntu的Grub,不是Wingrub。你可以选择进入Ubuntu,进行安装中文语言包等操作。也可以引导进Windows,进行一些清理操作。

四、清理操作
Ubuntu已经安装完毕,所以有必要清理一下Windows下的设置。在Grub菜单下选择Windows,在Windows引导菜单中也选择 Windows进入系统。打开Wingrub,打开“Tool” - “Install Grub”,选中“Boot from” boot.ini,点击Remove。

然后,把Wingrub程序卸载掉。

打开C盘,删除Grub文件夹,grldr,vmlinuz,initrd.gz。根据需要处理Ubuntu Alternative CD的ISO文件。好了,清理完毕。

至此,Ubuntu 8.04的硬盘安装已经全部完成。 )

补充一点,用于Ubuntu硬盘安装的ISO文件可以位于NTFS分区之中。为了给大家清楚的演示,我附上了一张Grub命令行的截图。如图 中,root (hd0,0)是一个NTFS格式的分区。vmlinuz与initrd都正确的识别了。不过,请大家注意,Linux版的Grub是不支持从NTFS分 区读取文件的,因此无法完成正确引导,请使用WinGrub或Grub for DOS作为引导程序。

要查看本文所有截图,请看这里。所有截图按照时间顺序编号。


                                                                原贴地址:http://ilovemac.cn/articles/play-with-hardy-install-hd.html

 

读书毁我的BLOG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Baby Blog Designed by Ipiet | All Image Presented by Tadpole's Notez